四、因缘时节
四、因缘时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此文化复兴由表及里之际,急需勇于担当、解行相应的仁人志士;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更是迫切需要一批深入经典、有真实体验又肯踏实做基础工作的人。丛书的启动,需要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编撰者,我深知实非易事。首先想到的是陈椰博士,陈博士生长于宗族祠堂多有保留、古风犹存的潮汕地区,对明清儒学深入民间、淳化乡里的效验有亲切的体会;令我喜出望外的是,陈博士不但立即答应选编一本《王阳明家训》,还推荐了好几位同道。通过随后成立的这个写作团队,我了解到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在读的和已毕业的)中间,有一拨有志于传统修身之学的朋友,我想,这和中山大学的学习氛围有关——五六年前,当时独学而少友的我惊喜地发现,中大有几位深入修身之学的前辈老师已默默耕耘多年,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少见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一批年轻的学人成长起来了。
郭海鹰博士负责搜集了家训名著名篇的全部书目,我与陈、郭等博士一起商量编选办法,决定以三种形式组成“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一、历史上已有成书的家训名著,如《颜氏家训》《温公家范》;二、在前人原有成书的基础上增补而成为更完善的版本,如《曾国藩家训》《吕留良家训》;三、新编家训,择取有重大影响的名家大儒家训类文章选编成书,如《王阳明家训》《王心斋家训》;四、历史上著名的单篇家训另外汇编成一册,名为《历代家训名篇》。考虑到丛书选目中有两种女德方面的名著,特别邀请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宋婕老师加盟,宋老师同样是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出身,学养深厚且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在丛书编撰的中期,又有从商界急流勇退、投身民间国学教育多年的邵逝夫先生,精研明清家训家风和浙西地方文化的张天杰博士的加盟,张博士及其友朋团队不仅补了《曾国藩家训》的缺,还带来了另外四种明清家训;至此丛书全部 12 册的内容和编撰者全部落实。丛书不仅顺利获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选题立项,且有幸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并获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成果资助类项目—新闻出版)资助。
由于全体编撰者的和合发心,感召到诸多师友的鼎力相助,获致多方善缘的积极促成,“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得以顺利出版。
这套丛书只是我们顺应历史要求的一点尝试,编写团队勉力为之,但因为自身修养和能力所限,丛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当初的设想,于我心有惴惴焉。目前能做到的,只是自尽其心,把编撰和出版当做是自我学习的机会,一面希冀这套书给读者朋友提供一点帮助,能够使更多的人亲近传统文化,一面祈愿借助这个平台,与更多的同道建立联系,切磋交流,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贤才和著作的出现,做一颗铺路石。
刘海滨
2019 年 8月 30日,己亥年八月初一
导读
王心斋生平与家学王心斋生平简介
王心斋(1483—1541),名艮,字汝止,号心斋,明朝中期泰州安丰场人(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出身于盐场世代灶户。十一岁时,因家贫之故,不能继续学业。十九岁,奉父命,在各地经商,因处理财务得宜,家庭日渐富裕。二十五岁,在山东,心斋先生拜谒孔庙,奋然兴起担当道义的志向,于是每日诵读《孝经》《论语》《大学》。心斋把书放在袖子里,逢人便问。这个阶段,他最大的特征是笃行。后来他的弟子、宰相李春芳说:“先生之学,始于笃行,终于心悟。”又有学者论心斋的“笃行”时说:“要其笃行,非苟从之,谓有疑便疑,可信便信;及其既信,则以非常之自信力,当下即行其所信,不复陷溺于陈言,不复自拘于流品。”说的是心斋先生的笃行不是随随便便就听从一个意见,有疑惑便疑惑,可以肯信便肯信,一旦肯信一件事情,就会用常人所不及的巨大的信力,当下就把所信的事情落实在行为上,不再被过去的言论所限制,不再被旁人的议论所拘束住。二十九岁,梦中大悟。三十八岁,拜大儒王阳明为师。五十四岁,其父王守庵无疾而卒,享年九十三,王守庵生前常和人说:“我有如此孝子,故能延寿至此。”心斋治丧时,冒寒在坟墓四围筑墙,留下寒疾,五十八岁去世。
- 跳槽一定可以涨工资?你真的想多了![图]
- 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图]
- 剧本杀主持人就业前景怎么样?[图]
- 审计是做什么的[图]
- 工艺员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离职时,要不要跟公司的人透露去向?[图]
- 网申回应率低是常态,别让几次失败崩了心态[图]
- 网络兼职面试自我介绍的语气技巧[图]
- 菱角营养价值菱角的食用效果[图]
- 吃杏仁可以吗? 杏仁的营养价值效应作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