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朝乐府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其题材却广泛得多,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直率的感情、朴素的语言,形成豪放刚健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很不一样。体裁方面,除五言四句的形式之外,还有七言四句的形式,这对七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其中的《木兰诗》一篇,是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它歌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关于它的时代,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种说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已著录此诗,可见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隋唐文人加工润色过。如“策勋十二转”“明驼千里足”,反映了唐代的官制和驿制。“万里赴戎机”四句也酷似唐诗风格。
在《木兰诗》之前,诗歌里几乎没出现过木兰这样聪明勇敢、完全处于主动地位的妇女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出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其可贵。
《木兰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但抒情的成分很重。它着重描写了木兰出征前、战斗中、归家后三个时期内心活动细微的变化。出征前跃跃欲试地迎接困难,“东市”四句强烈地烘托出忙忙碌碌的气氛,从字面上看也许会觉得这种写法不合理,但它很真实地刻画了木兰当时的心情。在行军和战斗中,突出表现她的思亲和紧张,越发显出坚持十年战斗之不易。归家之后,通过换装的描写,表现木兰欣喜自得,又带点幽默的心情。就这样,作品充分表现了木兰感情的变化。而在表现其内心活动时,又总是紧扣“木兰是女郎”这一点来写,使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结合得很好。虽然没有写她的外貌、武艺、战斗经过,但是木兰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叙事有简有繁,形成细腻与粗犷相结合的风格。例如木兰在出征前一定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但诗里只写备置鞍马这一件事,甚至连化装这样有趣的细节都舍弃了。这是它的简。但是叙述备置鞍马的时候,却大事铺陈,让木兰跑了东南西北四市,这是它的繁。唯有这样才能写出忙碌紧张的气氛。又如木兰回家一段,着重写家人如何准备欢迎她。“爷娘”六句不厌其烦地把全家人都写上去,造成一种喜气洋洋的效果。这是它的繁。然而木兰如何与家人见面,爷娘见到她怎样,小弟见到她又怎样,却一概不写。这又是它的简。这种繁简互见的写法,可以省去许多次要的情节,造成诗意的跃动。也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使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住了。
- 跳槽一定可以涨工资?你真的想多了![图]
- 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图]
- 剧本杀主持人就业前景怎么样?[图]
- 审计是做什么的[图]
- 工艺员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离职时,要不要跟公司的人透露去向?[图]
- 网申回应率低是常态,别让几次失败崩了心态[图]
- 网络兼职面试自我介绍的语气技巧[图]
- 菱角营养价值菱角的食用效果[图]
- 吃杏仁可以吗? 杏仁的营养价值效应作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