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丹东KTV招聘网 > 丹东热点资讯 > 丹东励志/美文 >  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德行修养都将关系到整个大家族的和睦相处和稳定

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德行修养都将关系到整个大家族的和睦相处和稳定

2022-10-29 08:30:50 发布 浏览 426 次

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德行修养,都将关系到整个大家族的和睦相处和稳定发展,甚至能影响到整个大家族的命运,所以有远见的长辈都特别重视对每一位家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以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

读书非为科名计,然非科名不能自养,则其为科名而读书,亦人情也。但既读圣贤书,必先求识字。所谓识字者,非仅如近世汉学①云云也,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

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②、跻通显③,于世何益?于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冯钝吟④云:“子弟得一文人,不如得一长者;得一贵仕,不如得一良农⑤。”文人得一时之浮名,长者培数世之元气;贵仕不及三世,良农可及百年。务实学⑥之君子必敦实行⑦,此等字识得数个足矣。

科名亦有定数⑧,能文章者得之,不能文章者亦得之;有道德者得之,无行谊⑨者亦得之。均可得也,则盍⑩期蓄道德而能文章乎?此志当立。

读书不是为了博取功名,但读书人唯有通过功名才能养活自己,因此为了功名而读书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既然(追求功名)要读圣贤书,就必须先识字。所谓识字,不仅是指当今汉学家所指的训诂或考据方面的内容,认识一个字就要践行一个字,这才是会学习的人。

如果整日读书,而言行举止还比不上一个乡野村夫,那不过是一只会说话的鹦鹉罢了。纵然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成为高官显贵,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对于家族有什么益处呢?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冯钝吟曾经说:“子弟中培养出一个文人,不如培养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子弟中产生一名高官,不如培养出一名善于耕种的农夫。”因为文人只能得到显耀一时的虚名,德高望重的长者则能培养数代的元气;高官厚禄最多传不过三代,善于耕种的农夫的传授可延续数百年。致力于追求真才实学的君子一定要督促自己切实践行,与之相关的文字认识一些就够了。

科举功名有一定的气数,文章写得好的人可以获取,文章写得不佳的人也能获取;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获取,品行不端的人也可能获取。(既然)都能够得到,何不希望(自己)积聚道德品行的同时又能写好文章呢?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汉学:清代把研究文字、音韵、训诂、考据这几门学问统称为汉学。因继承汉代学者注重文字和名物制度的研究传统,故名。掇(duō)巍科: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掇,拾取,摘取。巍科,古代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者。跻通显:升为高官显贵。跻,登上、升上。通显,通达显贵,指高官威名。冯钝吟:冯班,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明末清初诗人。良农:善于耕种的农夫。务实学:致力于追求真才实学。务,致力。实学,真实的学问或才能,踏实而有根底的学问。敦实行:督促自己开展实际行动。敦,督促。实行,实际行动。定数:一定的气数,定命。行谊:品行端正。盍:疑问副词,何不。

这是左宗棠关于读书求学的一段重要的话。他教导侄儿正确对待三种关系。

其一是读书与功名的关系。功名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实现平生志向。读书是为了增进学问,砥砺品行,将耕读之家的寒素之风代代传承。如果培养出只能显耀一时的文人和高官,不如培养出可以言传身教数代的长者与良农。一个家族如果能培养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并将知行合一的操守和志向代代相传,这个家族无疑就能福泽延绵,长盛不衰。

其次,学与行的关系。读书是用来指导现实生活的,要致力于真才实学和督促自己勤于实践。能够学以致用才算是会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要勤学,更要践行,书本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印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